徹底失控!印度疫情挫傷全球多條供應鏈!原料面臨漲價,訂單拉響警報,供需嚴重失衡……
據印度衛生部門8日公布的數據,過去24小時,印度全國新增401078例確診病例,累計達21892676例;新增4187例死亡病例,累計達238270例。這是印度連續第三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也是連續17天單日確診感染新冠超過30萬例,并創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新高。如今被稱為“人間煉獄”的印度正在遭受第二波疫情的沖擊。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此前的判斷,印度實際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可能比官方數據高出5至10倍。
印度政府宣布,印度在27個邦共發現3532種令人擔憂的新冠變異病毒,并補充說,鑒于目前感染病例激增,第三波疫情不可避免。
以下視頻來源于央視財經
印度疫情蔓延迅猛,多個國家地區出現疫情反彈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擔心那樣,印度的疫情爆發不僅沒有好轉,還蔓延到了周邊鄰國,目前,尼泊爾、越南病例不斷攀升,不丹、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等12國出現疫情反彈,整個東南亞都陷入了疫情危機之中。在1個月內,老撾新增確診病例比之前猛增200倍;巴基斯坦報告了201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為該國歷史最高值;越南4月感染人數較3月激增131%……
尼泊爾:單日激增8000例確診,正在變成“迷你印度”
截止5月7日9點,尼泊爾疫情累計確診超36萬,日新增超8000人。尼泊爾連續五日新增持續刷新,而就連珠穆朗瑪峰也未能阻擋疫情,據悉珠峰大本營已有17名登山者感染新冠。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傳染病醫院的醫生表示:“印度邊界疫情反應了印度國內情況,我們稱之為‘迷你印度’,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加德滿都,可能會帶來困難的局面。”
柬埔寨:實行疫情“分區”管制
為防控新冠疫情,官方決定在金邊“解封”后,仍實行疫情“分區”管制,為期一周(5月6日至12日)。在新措施下,官方仍將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將各區劃分為“黃區”“橙區”和“紅區”,其中“黃區”大部分商業活動可恢復正常。
緬甸:緊急延長入境限制
鑒于緬甸周邊多國疫情反彈,得到緬甸疫情防控中央委員會批準后,緬甸交通與運輸部將國際商業航班禁止進入緬甸的限制延長至5月31日。當天,緬甸外交部宣布,對外國人的入境限制也延長至5 月 31 日。
泰國:疫情持續惡化,28個府采取宵禁措施
泰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13例,累計確診74900例,累計死亡318例。泰國內政部發布公告稱,隨著確診病例激增,泰國疫情管控再次升級,目前泰國28個府級行政區采取宵禁措施。泰國內政部要求民眾在宵禁期間遵守措施,非緊急和非必要情況不要出門。
巴基斯坦:為抑制疫情,削減80%入境國際航班
近日,巴基斯坦報告了201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為該國歷史最高值。目前巴基斯坦累計確診超過84萬例。巴基斯坦疫情應對部門表示,為遏制新冠肺炎病例增多勢頭,巴基斯坦計劃將入境國際航班的數量減少到目前水平的20%。巴基斯坦國家指揮與行動中心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鑒于當前全球和地區疾病流行趨勢,巴基斯坦決定從5月5日至5月20日減少入境國際航班。”
老撾:1個月內新增確診猛增200倍,18個省市全部封閉管理
老撾累計確診1026例,老撾政府近期已將防疫工作提升為“重要緊急戰略任務”,要求“進入抗疫戰時狀態”,全國18個省市全部封閉管理。
新加坡:5月8日至30日,社交聚會限制收緊
新加坡近日出現新的感染群,過去一周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60例,為此新加坡政府決定收緊限制措施。新加坡聯合領導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宣布,從5月8日到30日,新加坡將暫時回到新冠疫情解封后第二階段,社交聚會限制收緊,每次聚會人數從最高8人減至5人,家庭每天接待的拜訪人數不能超過5人。與此同時,提倡居家辦公,工作場所員工總數將從現在的75%下調至50%以內。
日本:緊急狀態延長至5月31日
日本政府已經決定,把針對東京、京都、大阪、兵庫4個一級行政區的新冠肺炎緊急狀態,從5月11號延長到5月31號,同時還要再增列愛知與福岡兩縣。
海外化工市場庫存低位,歐美訂單回流,漲價將至
隨著海外疫情日趨嚴重,多個國家地區的制造行業受到影響。比如作為全球原料藥、農藥、染料、顏料出口大國的印度,目前其疫情態勢嚴峻,工廠無法滿負荷運作,出口的產業鏈也陷入停滯。
無論是醫藥、農藥、原料藥方面,還是化工、紡織、印染等行業,在全球各國都是持續發展的產業,尤其是化工方面,并不會因為疫情侵襲而停滯生產、運輸與銷售。那么在印度無法提供產品出口時,眾多原料藥、紡織、化工等行業的訂單便會回流我國國內,出口出現巨大拉動。印度疫情的嚴重程度對紡織行業的影響將重復去年10月時的訂單回流,大幅沖淡原先市場對淡季的預期以及歐美在3月末新疆棉禁令的負面影響,使國內紗線坯布庫存繼續維持低位,累庫延后。
自今年4月起,紡織、家紡、床上用品、化工、染料等訂單回流我國。回流單以家紡、床上用品等中低端產品為主,因合同價格、凈利潤普遍偏低及交貨期短,歐美、印度客商大多饒開中間商,直接派單給生產企業,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將帶來較大利好。伴隨紡織服裝行業的強勁增長,棉花等原料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一波強勁走勢。與之對應的是,國內棉紗價格已經啟動漲價。市場上OE紗、C40S報價普遍出現上漲,部分紡紗廠因原料和產品庫存偏低,報價上漲了500元/噸。
貨幣超發,“大放水”之下,物價難逃上漲趨勢
也許部分人認為,紡織、化工、工業品的漲價跟自己關系不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從事相關行業,但相信大多數人都逐漸意識到,不僅是工業品,洗護日用、食品酒水以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都出現了漲價的跡象。業內人士表示,出現迅猛物價上漲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全球“大放水”,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美國去年就印了5萬多億美元,今年又印了1.9萬億美元,不斷超發的貨幣,造成貨幣貶值。另一個是全球經濟開始恢復,生產和投資需求加大,對原材料等產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形成了供需緊張態勢。
如果說2020年大量的貨幣是用來“抗疫情”了,那么2021年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持續進行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其實就是貨幣“大放水”。在過去的14個多月里,美國印鈔同比增長82%,英國接近60%,歐元國家超發同比增長53%。在此背景下,全球57種主要的大宗商品中,30種商品的價格漲幅同比超過10%了,銅、橡膠、鋁、焦炭等11種商品,同比增幅超過30%,原油的漲幅,更高達200%了。
分析人士認為,新冠疫情以來全球各國央行普遍放水,導致系統性通脹爆發,大宗商品價格高歌猛進,銅價翻倍,動力煤價格創歷史新高,鋼鐵、有色價格節節攀升,疊加2020年一季度因新冠疫情導致的低基數,2021年一季度上游行業利潤普遍暴增,周期品也成為一季度股價表現最佳的板塊。機構分析,未來隨著海外疫情態勢愈發嚴峻,化工等行業供應端將面臨較大壓力,供需嚴重失衡之下,物價上漲的趨勢難以在短期內停止。
來源 | 世界衛生組織、涂料采購網、紡化印染資訊、化纖頭條、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