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濤: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編者按:
今天推出輪崗典型系列第三篇報道。
本期采訪了杰克子公司——拓卡奔馬總經理鄭海濤。他認為,隨著公司業(yè)務的不斷發(fā)展,組織相應地也不斷變化,這是必然現象。主動輪崗是主動參與變化的形式之一。
他從自身職業(yè)路徑出發(fā),對輪崗與個人發(fā)展產生的一些思考,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01
問:回顧你的職業(yè)發(fā)展之路,面對的第一次挑戰(zhàn)是什么?鄭海濤:我是2003年進公司做外貿的。2004年底,公司倡導做外貿要走出去,想到海外開辦事處。當時,印度是中國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公司第一個海外辦事處想建在印度。我就主動提出來,想接這個任務。
公司也給了我這個機會,我就從在家做外貿變成走出去做外貿。這是我面對的第一次挑戰(zhàn),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趁著年輕多出去闖一闖,環(huán)境艱苦些也沒關系。華為對干部的培養(yǎng)要求在艱苦地區(qū)有實踐經驗,我是非常認可的,艱苦環(huán)境能夠磨練心性和意志,對日后的成長成熟有幫助。
一個人在印度跑了兩年,運氣也不錯,業(yè)績翻了幾倍,可以說公司第一個海外辦事處試點成功了。然后,公司開始大面積的往外派人去做海外辦事處。到了2007年,外貿團隊不斷擴大,我也成為南亞市場的區(qū)域經理,下面帶了幾個業(yè)務員,負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幾個國家。
▲鄭海濤在2018年奔馬經銷商大會作報告
02
問:當時是出于什么原因轉到裁床業(yè)務的?鄭海濤:2008年是我職業(yè)生涯的迷茫期。那時,我?guī)У膸讉€業(yè)務員都成長起來了,都能自己獨立做業(yè)務。
我的工作就變得很單一,溝通經銷商、訂貨發(fā)貨等,這些都沒有挑戰(zhàn)性。我也感覺到,總負責一個市場,視野、見識會局限,這不是我想要的狀態(tài)。
于是,我又跟公司提出,能不能做一個崗位輪換。這不是我第一次提出來,如果去翻檔案,我以前的績效面談表里個人需求這一欄,連續(xù)幾年寫得都是想輪換,當時公司還沒有輪崗的概念。但這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為當時公司規(guī)模不大,輪崗對公司來說有風險,會影響短期業(yè)績。所以,大家要珍惜目前公司提供的輪崗機會,以前我們是想輪崗都沒機會。
好在2008年底,一個新的機會出現,杰克在收購奔馬。當時,黃總知道我想換個環(huán)境,學些新東西,就跟我談,愿不愿意去做并購后的一些工作。因為奔馬是一家德國企業(yè),是跟歐洲人打交道,做的裁床也比較高端,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也就開啟了我在奔馬的十二年。
▲拓卡奔馬生產車間
03
問:壓力最大的是哪個階段,怎么看待壓力?鄭海濤:2010年,我開始負責中國奔馬的營銷,這是壓力最大的一年。
壓力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業(yè)績增長的壓力。我開始要對業(yè)績結果負責,但我不了解裁床,要補很多知識。
二是管理壓力。做區(qū)域經理時管理工作很少,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管理人員,主要還是以業(yè)務為主。但負責奔馬中國的銷售后,我要管理不同文化背景、個性鮮明的營銷人員,給我?guī)淼墓芾韷毫艽蟆?br />
三是環(huán)境轉換的壓力。我以前都是跟老外打交道,要變成跟國內客戶打交道,國外和國內的客戶有很大不同,很多套路不熟。
這三方面的壓力,確實讓我那一年很痛苦。但你現在回頭看,你會發(fā)現,壓力最大的時候,是你成長最快的時候。當你沒有壓力時你是沒有進步的。當然,面對壓力你過不去也不行。
我記得在公司廁所里看到過一個漫畫標語,印象很深:困難是一塊石頭,要么在你的頭上,要么在你的腳下,如果你能把它墊在腳下,它就能助推你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卡奔馬位于臨海的廠區(qū)
04
問:裁床組織結構經歷幾次變化,你怎么看?鄭海濤:為了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裁床的組織結構也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我的角色也不斷在變,營銷、生產、供應鏈都負責過,也統(tǒng)管過全局。
我覺得,隨著業(yè)務的發(fā)展,組織的調整是必然的,公司未來的調整可能更快,業(yè)務在變化,思想也要跟著變,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主動擁抱變化和調整。
為什么說要主動呢?因為,如果你是被調整的人,你肯定是不舒服的,就像你自己挖鼻孔是舒服的,別人挖你鼻孔肯定不舒服。
所以你要主動參與變化,知道為什么變化,甚至你如果能成為變化的主導者,就不會有“被調整”的感覺。一件事一旦是你自己主動追求的,你就不會輕言放棄。
2010年,我干了壓力更大、挑戰(zhàn)更大的事,但收入沒有增加,可能我繼續(xù)做縫紉機的銷售收入會更高,但我認了,因為這是我自己追求來的,我愿意犧牲短期利益,換取長期進步。所以對個人而言,如果選擇了輪崗,就不要太糾結短期的得失,要長遠看。
一個人的痛苦,來源于怕失去和想得到,輪崗在這兩方面都有考驗,當然經受住考驗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鄭海濤在2018年奔馬經銷商大會作報告
05
問:你的角色發(fā)生了多次變化,會擔心失去位置嗎?鄭海濤:從不擔心。我經常跟下屬講《論語》中的一句話,“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你不用擔心自己有沒有位置,你要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
我們追求的應該是能力的增值,而不是位置的變化。輪崗的本質不是換個位置,而是提升能力。位置都是短期的,一時的,能力是長期的,我們在一個位置上始終要想的是怎么提升能力,而不是怎么保護這個位置。
我從來不擔心周邊人的能力比我強,我反而覺得跟能人共事的過程中,我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06
問:有什么想對年輕人說的?鄭海濤:我們現在的能力,是公司拿著機會和時間成本把我們練出來的。現在的年輕人跟我們年輕時比,能力、素質都比我們那個時候要強,公司的未來一定是由年輕人創(chuàng)造的。
公司現在提拔了一些有能力、有沖勁的年輕干部,給大家創(chuàng)造了很多機會。但機會和挑戰(zhàn)是并存的,年輕干部面對挫折、困難,能不能過得去那道坎,這還需要檢驗。
我們這一批“老人”很大的一個特點是,面對壓力能扛,面對挑戰(zhàn)能上,這可能跟我們從小比較艱苦的生活有關系。
總體上感覺,現在年輕人的“挫折教育”少了點,公司用各層級的山頭項目去鍛造年輕干部,我是很認可的,也期待公司涌現出更多優(yōu)秀的年輕干部,創(chuàng)造公司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