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察:以“雙循環”思維應對新一輪疫情影響
自4月至今,印度新冠疫情新增確診病例快速增加,并加速向周邊國家擴散:尼泊爾、越南病例不斷攀升,不丹、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等12國出現疫情反彈,整個東南亞都陷入了新一輪疫情危機之中。
與之對應的,作為全球制造基地之一,印度和東南亞疫情的連鎖反應,已經造成全球供應鏈再次受阻,使得全球經濟回暖復蘇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據央視財經報道,印度服裝出口行業業內人士稱,受疫情期間的封鎖措施的影響,印度服裝行業出口萎縮嚴重,2020年印度服裝行業出口減少24%。而在新一輪疫情下,由于工人無法到崗,印度相關企業丟掉了大量的服裝出口合同。位于印度旁遮普邦北部城市盧迪亞納市的襪業中心出口量減少了35%。相關數據顯示,在服裝重鎮德里和班加羅爾,服裝業勞工缺勤率高達50%。業內人士表示,通常情況下每年這個時候都是下單高峰期,但現在各路買家都比較謹慎。在印度北方邦服裝出口重鎮諾伊達,當地服裝出口團體的負責人表示,由于疫情,國際買家已對印度失去信心。此外,越南工商部代表透露,服裝和鞋類遭受新冠肺炎嚴重影響,雖然4月份實現正向增長,但新一輪疫情已經拖累向上勢頭。
結合協會對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家主要縫制設備經銷商采訪的信息看,疫情發生的一個多月時間內,當地紡織服裝、家紡鞋帽箱包等下游用戶企業因新一輪疫情受到深度牽連,生產暫停、訂單減少、物流停滯、員工流失等情況成為常態。
綜合杰克、美機、中捷、富山、瑪雅等主要整機、刺繡機生產企業的反饋看,5月份以來,印度對縫制設備的需求停滯,出口明顯放緩,原有訂單是否發貨需與當地代理商再三協商確認、新增設備訂單全部延遲接單。其他東南亞地區國家,相關設備訂單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延后和暫停。
各國影響有別
為更加詳實、準確地了解疫情對印度及東南亞各國,尤其是對當地縫制設備市場和下游設備用戶企業帶來的影響,協會媒介平臺通過多方渠道,對相關信息進行了收集和歸納:
“我們正在封城,影響到貨物的運輸和服務的提供。下游設備用戶半數以上停工,還在生產的企業開工率不足25%。線上線下需求都在萎縮,現在沒有任何設備采購需求,預計市場回暖要等到9月份。”印度縫制設備經銷商Balaji sewing machine Pvt.,Ltd負責人Mr.Rohit在接受采訪時說,本輪突發疫情,正對印度市場造成“非常可怕”的持續影響。
對未來市場走勢,多家受訪印度經銷商表示,印度施行日薪制度,加上去年封城效果未達預期,普通民眾對政府舉措并不滿意,“政府迫于經濟壓力,允許在做好防疫防護前提下企業保持運營;不少一線工人迫于生計也希望能夠繼續工作,這也是部分下游企業尚未完全停工的主要原因。后續是否能夠盡快恢復生產經營,還要看疫情走勢和相關政策的出臺”。
緬甸兩家當地經銷商負責人則表示,由于受去年3月份第一波疫情、9月份第二波疫情及今年2月份開始的政治變局等連續性影響,在緬制衣工廠能夠接到的訂單明顯減少,陸續出現工廠關閉或者暫時停業等狀況,“工廠關停三分之一、工人失業二分之一”;新項目也基本都被暫停觀望,因而設備銷售近乎停滯。“印度疫情已經進入緬甸西南部的若開邦,但政治形勢致使無法開展大規模檢測、隔離等措施。且未來4個月時間,緬甸將進入雨季,潮濕和較低溫度恐會導致病毒進一步擴散、傳播。”
當地從業相關人員Noyem Sharif在回復協會采訪函時表示,當前孟加拉服裝主產區新冠疫情越來越嚴重,已經非常明顯地影響到服裝等相關設備使用產業的發展,開工企業不足70%。結合當地政府的預測,疫情很有可能會持續到明年才能有所緩和。“但當地下游用戶企業,對于縫制設備的需求還是較為迫切,市場空間潛力較大”。
相對上述國家,越南在防控層面的舉措更為迅速有效,縫機市場表現也更為穩定。據越南一家設備經銷商提供的信息顯示,越南新一輪疫情處于初期階段,受此影響,作為下游產業集聚區的北江、北寧兩省部分工業園關閉,太平、海陽兩省也有部分區域封閉,其他省份也陸續出臺了相關防控政策。
該經銷商表示,從設備銷售看,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一半左右,如果沒有突發疫情,越南這個月應該進入生產旺季。從下游設備用戶情況看,服裝廠目前訂單還是比較滿的,生產排班相對正常,但也有很少量訂單被取消的情況。此外,越南國內物流受到明顯影響,對服裝廠生產進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越南正值國會大選,政府對疫情重視程度更加提升。現在要求減少聚集、取消堂食、公園關閉、出門不戴口罩者將被罰款,我們相信在有效舉措下,疫情會逐漸得到控制,正常生產秩序和市場需求都會相應恢復”。
以“雙循環”思維應對新挑戰
雖然新一輪疫情加重了全球經濟回暖復蘇的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部分疫情較為嚴重地區設備需求斷崖式下滑,但從全球范圍來看,縫制機械整體需求持續向好的大趨勢并未改變,結構性機遇仍然存在。
首先,國內市場。由終端需求帶動下游生產持續性回暖,必將傳遞出對縫制設備的新需求。一方面,國內經濟復蘇,有望帶動紡織服裝、鞋帽箱包等內需消費市場提速;另一方面,歐美疫情逐漸向好,加之政府經濟刺激政策頻出,加速消費市場回暖,國內下游產業新增海外訂單有所延續且疫區訂單出現轉移回流。據國內設備經銷商反饋,近一個月,家紡訂單、家居服訂單回流趨勢明顯。近兩周內,服裝類、鞋帽類訂單回流也已開始。另據中國·柯橋紡織指數預測,我國紡織服裝等大宗商品出口有望在年內繼續實現恢復性增長,在二季度回歸正常出口增長水平。
其次,海外市場。雖然新一輪疫情導致海外市場出現波動,但相關市場對縫制設備的需求潛力始終存在,一旦疫情好轉,或將迎來反彈性釋放。另外,依照臺州商務局數據,刨除印度市場,今年1-4月份,臺州服裝機械出口額超10億元人民幣,印證各主要國家設備需求在逐步釋放,廣大行業企業可對這部分市場予以關注,在做好風險防控大前提下,關注匯率變動和海運等物流變動,建立快速響應和反應機制,依照全球訂單流轉、轉移趨勢,實現海外市場空間的持續拓展。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何燁指出,自黨中央確立“雙循環”戰略后,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立即統籌部署,向行業企業明確了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構建內外市場雙循環、良性互動的新發展格局的行業重點發展任務和目標;在有著“行業兩會”之稱的行業主干企業峰會上,圍繞“協力雙循環、拓展新市場”主題,全面剖析當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和市場形勢,進一步為行業企業指明方向、梳理了可行路徑。
何燁理事長強調,在協會引領下,廣大縫機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積極響應踐行,為構建縫制機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開好頭起好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首先,廣大縫機企業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圍繞企業自身特點,確立“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指導思想,并制定出相應的發展規劃戰略,國內市場得到進一步鞏固。其次,骨干縫企搶抓國內經濟率先回暖復蘇的產業機遇窗口期,通過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實現對國內市場的更深層次突破:杰克推動“智能制造、產業互聯”,大量投入服裝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開發,通過設立下游服裝智能工廠,為縫企深耕國內高端市場探索出全新市場空間和商業運營模式;上工申貝、標準、美機、中捷、富山、寶宇、匯寶、順發、川田、衣拿、智谷等企業,通過需求創新和個性服務、技術創新和高質量供給,以支撐“犀牛工廠”落地為標志,鞏固了以成套解決方案、智慧工廠技術等為用戶提供新服務的新模式。
何燁理事長要求,面對新一輪疫情帶來的影響,廣大縫企要更加堅定信心,以產業鏈“雙循環”思維,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從細分目標新市場、構建渠道新體系、豐富營銷新手段、重塑競爭新秩序、培育外貿新優勢、形成產業鏈供應鏈生態新格局、提升人才素質和能力建設新水平等方面共同發力、持續發力,以構建內外循環新市場、新發展格局為目標,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行業發展“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