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鐘樓 傳統行業走出“智造”之路
從手動充絨到電腦精準控制的自動充絨,從人工縫制到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的自動模板,從傳統工位到快速反應的自動吊掛流水線……在常州億靈偉業纖維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隨處可見自動化生產設備,生產過程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當前,傳統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以億靈偉業為代表的中國服裝企業積極尋求變革,不斷推進智能制造,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從制造向“智造”邁進。
智能車間去技能化
億靈偉業位于鐘樓經濟開發區,是華利達服裝集團投資的一家大型服裝制造企業,現有員工2000余人。作為集團智能制造試點工廠,億靈偉業引入了國際先進的自動流水線,設計開發了一系列自動化設備,先后榮獲常州市智能工廠、江蘇省平安企業、江蘇省智能制造樣板工廠等多項榮譽。
走進億靈偉業縫制二工廠,只見門口處陳列著各式成品服裝,長達90米的生產流水線上,工人們正緊張忙碌地生產著?!斑@些都是最新款,到今年秋季就能上市了。”華利達集團副總經理徐亞東介紹,在充絨、模板、部件、組裝等生產工序上,使用的自動充絨機、自動模板機、自動吊掛流水線等自動化設備,不僅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人力使用,還大大提高了流水線的生產效率和品質。
這些自動化設備的使用,讓即使是剛進廠的工人,起步就能達到老員工的產量,甚至比老員工更好的質量。徐亞東認為,智能工廠就是要讓有技術的工序變成不需要技術,來解放員工工作強度,以苦干變為巧干的理念來“智造”。比如,原先一個人只能負責一臺縫紉機,到現在能同時兼顧好幾臺,既保證了品質,還提升了效率。
“快反”時間大大縮短
自2014年12月正式投產以來,億靈偉業已經從外套類工廠升級到全品類工廠,生產的產品100%外銷。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公司2020年銷售額4.6億,與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不過,億靈偉業今年的生產訂單源源不斷,目前時間已經排到了年底。
徐亞東表示,今年之所以訂單增多,一方面是因為國外不穩定因素,大量訂單涌入國內,另一方面是億靈偉業在質量和交期上的管理到位,同時成本極具競爭力。但在這種情況下,億靈偉業面臨的生產壓力巨大,只能想方設法提升產能、提高質量。除了自動化設備,各生產車間還通過先進的智能生產系統,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每個生產流程都能夠實時監控、自我調整。同時,實現生產過程實時調度,產品信息可追溯。
以服裝行業的“快反”時間為例,從面輔料進場到成品出運,億靈偉業之前需要29天,去年只要14天。到了今年春夏季的訂單,再次縮短到只要10天。這靠什么實現?團隊運行、頂層設計、精準排產、產前研發、過程控制,各生產環節都在進行優化,減少返工、提升品質。目前,億靈偉業每天的生產效率都在不斷提高。
繼續向數字化轉型升級
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當前服裝行業正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不少企業現如今仍然是代工企業。隨著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中國服裝企業要想實現“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全球化”,智能制造是其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路。
原先提起服裝企業,不少人覺得環境臟亂差,而現代化智能工廠大不相同。億靈偉業致力于建設關懷型企業,不僅環境優美,生產車間干凈整潔,還為員工配備了圖書室、羽毛球室、私家廚房、醫療室等設施。在剛剛舉辦的員工技能擂臺賽中,拿到擂主的員工每月有額外獎勵。“要讓員工在輕松快樂工作的同時,還要確保員工拿到高薪。只有員工穩定,企業才能持續發展。”徐亞東表示,億靈偉業今年還要持續提升員工的薪資待遇。
打破傳統行業的桎梏,企業創新的腳步一刻都不能停下。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億靈偉業將繼續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生產設備數字化、生產數據上傳至云端、生產全過程實時顯現,具體到某個時段完成了多少件、什么顏色的衣服,都要一清二楚、盡收眼底。當前,億靈偉業正在嘗試自工序完結,以不制造、不傳遞、不接收不良品為準則,確保每道工序生產的都是A品,力爭打造服裝行業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