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大咖說】今年,行業恢復性增長元年!
根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最新數據,1-6月份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恢復性增長動力強勁,工業增加值增速34.4%,高于同期全國工業規上企業15.9%的均值,出口高位運行,盈利持續回升,行業整體向好。
那么,今年上半年以來,縫制機械國內外市場都有哪些新動向、新趨勢、新變化?讓我們聽一聽,行業一線市場企業營銷大咖們是怎樣研判的。
行業整體高增長
結合國家統計局和協會統計調研情況,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楊曉京介紹,從行業生產端來看,自去年三季度行業生產開始持續恢復和回升以來,目前企業的產能已經逐步恢復到接近2018年最高水平,由于企業自身尚有一定補庫空間,目前企業的生產依然處于高位,但隨著內外需求回落,企業生產開始呈現放緩跡象,表現在加班逐步減少,催貨不甚著急,預計三季度后期生產將明顯放緩,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明顯突出。
“恢復性增長元年,產銷高峰繼續推進”。杰克公司副總經理邱楊友認為,2021年是縫制機械行業的高增長之年,是行業恢復性增長元年。經過幾年的周期性調整,尤其自去年四季度開始,行業進入高增長狀態,目前產能已基本恢復,是過去兩年里的最高點。總體來看,疫情期間可能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行業產銷高峰期將進一步向前推動,預計明年行業將會持續增長。
內銷:產能持續增長
今年以來,零部件、商貿、整機企業,產銷均成倍增長。很多整機、零部件企業投產設備、廠房,招收員工,產能持續增長,預計到10月份將達到高峰。以杰克為例,自去年四季度起,公司按照增量計劃興建了近280畝地、員工2000余人、月產量7萬臺的集聚區,目前杰克工業縫紉機月產能已達30余萬臺。同時,杰克不斷提升研發投入,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新招研發人員200余人,集火縫紉機、裁床、吊掛軟硬件技術的開發,推動中國服裝和縫機民族品牌的崛起。
海外:新一輪疫情導致增長放緩
自去年三季度歐美經濟解封以來,出口持續恢復和增長,今年上半年保持了高增長,出口態勢基本恢復至行業高潮時期水平,但是目前出口和內銷市場一樣,訂單出現明顯放緩和回落,出口市場因疫情影響帶來的庫存缺口基本補齊,再加上匯率升值、貨運費用增長、新一輪疫情影響,預計出口市場會放緩至四季度初。
“后疫情時代尚未來臨”。中捷公司海外營銷總監朱淼海表示,當前國際疫情還比較嚴重,越南、印尼、日本、印度、巴西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還在封鎖狀態,只能期待隨著疫苗的推開解決,后疫情時代的真正到來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如果下半年疫情得到逐步遏制,歐美將率先走出經濟低谷釋放需求,明年東南亞國家加速振興經濟,預計海外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回落后,依然會迎來新一輪增長,發展潛力要明顯大于國內市場。
“疫情導致訂單回流”。有種說法,服裝產業會逐漸離開中國。常州祥泰公司董事長陳新華表示,“我對中國服裝行業、對縫機行業有信心。”他說,疫情中后期,世界縫機市場格局改變,很多海外訂單向國內回流,如孟加拉的褲裝、越南的襯衫訂單以及印尼市場等。祥泰旗下IMB銷往海外三十多個國家,疫情期間通過分公司或當地代理商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進行新產品推廣,目前經營情況比較穩定。但受疫情對各地的影響,總體銷售略有下滑。
邱楊友提醒大家注意,疫情越嚴重的地方,縫制設備銷售反而漲幅越高。因為不論疫情如何困擾,每個國家的內需型剛性需求仍大量存在。疫情發生以來,出口型國家的制造企業基本轉向國內市場,那么明年很可能又轉回國外市場。
近來,德爾塔病毒在國內多點爆發,各地防控升級,可能對消費、物流、生產產生一定影響。綜合來看,經歷下半年內外市場放緩和階段性回落后,未來一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市場仍將總體向好,國內市場有望保持相對平穩發展,國外市場中速增長,2022年行業不會出現明顯下滑,但企業需要適度調整,控制產能,降低預期,采取穩健發展策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