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大咖說】縫機市場又有新動向
日前,2021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主任會議在河南鄭州召開。裝備行業的一線整機、經銷品牌貼近一線用戶市場,交流國內外最新市場熱點,他們爆料了縫制機械行業內外市場的最新動向和企業應對市場變局的新舉措,并預判分析了市場發展的三大機遇。
自動化設備銷量翻番
隨著小單快反、提質增效、快速交貨、降低庫存對服裝生產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上半年以來,高品質高性能的自動化縫制設備需求不斷增加。祥泰公司董事長陳新華表示,上半年自動縫制設備銷量翻倍,貼袋機、模板機等自動裝備已成為常規機種,以前被認為有難度或者使用不方便的機器也變成普通機型,市場熱銷。
浙江重機海誠公司董事長屠葉根表示,今年模板機、拉布機銷量猛增,拉布機甚至已完成了全年銷量。這說明服裝企業裝備自動化意識提高,對送料精確度和成本控制要求更加精煉。海誠公司全力推廣模板機生產線,削減了40%~50%的平縫機比例,大大提高了產出效率。河北藍天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時洪也表示,在華北地區市場主要熱銷機型中,自動裁剪、鋪布機有明顯增長。
智能工廠需求提升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服裝企業選購縫制設備已從比價向比質量、比效益過渡,大型企業進行智能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國產設備銷量爆增。而中小企業對智能制造的需求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出現了規模小但功能全面、價格較低的智能工廠新需求。屠葉根表示,如果這些中小企業將一個老板管到底的舊有生產模式,向拉布、裁剪、熨燙、縫制等生產、物流、銷售的自動化全產業鏈管理重建,縫機市場的數字化推進必將全面提速。海誠也正在積極推進小型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常州祥泰公司董事長陳新華介紹,許多大型高端服裝企業正向智能化、數字化、無人化發展,致力打造“黑燈工廠”。針對市場變化包括產品結構的變化,祥泰旗下的IMB目前共研發了褲裝、襯衫、羽絨服、針織系列縫制單元,以及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案和整廠規劃,開發有5大類百余種自動設備,且已投入市場,平均每年開發近20款。今年,還成功完成了牛仔無人工作站的研制,即將在CISMA2021上推出。
鄭州重機公司總經理屠彬表示,面對萬物互聯的數字未來,縫制機械的發展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工廠管理工業軟件已開始和縫制設備深度融合,縫機產業鏈也隨之發生改變,零部件、設備商、服裝企業都在進行數字化工廠改造。鄭州重機加大了智能制造集成系統的研發投入和人才培訓,從精益化管理、信息化軟件和自動化設備等方面發力,重點推廣智能制造工廠、智慧供應鏈和智慧產業園三種集成解決方案。他表示,服裝智能工廠的建設和服務是縫機人即將面臨的一場大考,特別是工廠管理工業軟件的研發、銷售、應用和服務,是必須要邁的坎兒,我們將嚴陣以待。
此外,如杰克則正在探索開發從面輔料倉儲到智能裁剪房、縫紉車間,到分解系統、成品倉儲5大模式的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和個性化定制方案,努力通過軟件開發、硬件數據集成,以期為下游企業更多賦能,進一步推動服裝產業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銷售服務網絡化
隨著我國服裝消費從溫飽型轉向時尚、文化的消費潮流,服裝制造逐步進入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階段。而伴隨服裝網絡銷售的火爆,縫制設備的銷售亦開始由傳統的渠道經銷,逐步向電商化銷售方向轉型,特別是配件和耗材的銷售,但專業電商平臺的出現還要假以時日。
中山華辰公司董事長李錦洪介紹,上半年廣東縫機市場增長顯著。廣東服裝市場不斷轉型,在供應鏈、開發、快時尚等方面保持著獨特優勢。尤其是一些從事跨境電商的服裝企業快速崛起,通過供應鏈管理,快速實現開發、轉款、交付,甚至每天推出上千款新產品上市,有些企業能做到數百億元的年產值,海外一件代發,三天交貨,流程速度快得驚人。
在疫情影響下,傳統的線下主流展會等宣傳溝通方式受到了嚴重影響,線上交流成了不二選擇。屠彬認為,從長遠發展的視角來看,設備銷售電商化、展會線上化、培訓視頻化、經銷商轉型為服務商是大趨勢,經銷服務商自身的數字化建設變得更加迫切。
專業立體的協同服務
李錦洪表示,協同服務成為服裝企業最大痛點,解決痛點就是解決了未來服裝智能制造企業發展的需要。面對數字化轉型,如何立體、專業的的服務于客戶、服務于市場,要從以客戶管理、系統化、數字化的協同服務開始。
另外,中捷公司董秘兼副總經理鄭學國介紹,2020年疫情期間,面對縫制機械行業整體下行態勢,中捷強管控、建機制、拓銷售、保供應、控質量、抓產能、重研發、擴投資等措施,實施營銷創新,加強質量攻關,梳理研發工作,多方要素合力,工業縫紉機業務經營回升。面對市場競爭格局、客戶需求、客戶結構的改變,中捷公司在“十四五”規劃中,對市場進行規范梳理,2021年計劃銷售突破10億元,實現可持續發展。
市場出現了三大機遇
會上,代表們也一致認為,內循環、產業轉移、產業轉型將是縫機市場未來發展的三大機遇。
第一個機遇:內循環。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市場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曉京表示,近年來,國內大循環動能明顯增強,面對全世界范圍內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內循環就顯得尤為重要、尤為迫切。更加需要縫制機械行業和服裝行業能夠進一步加強互動交流,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為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的減少人工、提高效率、質量穩定、操作簡便先進裝備。
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楊友認為,服裝產業的銷售從線下轉線上,電商、跨境電商包括直播帶貨的崛起,加快帶動了我國服裝產業內需經濟和縫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海外營銷總監朱淼海認為,國內市場方面,中國市場定會崛起,且崛起的更快。從內循環來看,疫情還將短期內困擾縫機產業走出去的步伐,那么聚焦中國市場是恰當選擇。
第二個機遇:產業轉移。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在雙循環經濟發展架構以及國家的“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以及“精準扶貧”、“中小企業就業扶持”等政策的快速推進,服裝產業帶發生了比較大的轉移,研發銷售端和生產供應端在加速分裂。
邱楊友表示,服裝產業的不斷轉移將給縫機行業帶來巨大機會。不論從沿海到中西部,還是訂單從國外轉到國內,亦或疫情結束后從國內再轉移到國外,各位面的產業轉移都給行業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屠彬認為,服裝生產總是往成本低廉、勞動力豐富的中西部區域移動,而研發和營銷團隊留在沿海發達地區,所以設備經銷商需要更加貼近客戶服務。
海誠到河南已有14年,也是出于對產業轉移的考慮。多年來,不斷加強在河南市場的投入,先后成立了周口重機科技有限公司、鄭州重機科技有限公司,未來還會加大投資的力度,建設更多的智能工廠。
福誠(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宏偉表示,福建本土品牌轉移到海外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歸因于國產品牌制造商主要服務的是國內市場,其產業轉移基本上以中西部為主。用工對他們來講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福建企業多選擇去國內人口大省轉移設廠,尋找穩定的員工資源。目前,已有很多品牌商在河南、安徽等地設立分工廠或核心加工廠。
朱淼海則認為,海外市場方面,產業的轉移會給行業帶來極大推動,中西方國家的博弈會推動服裝產業轉移,比如新疆棉事件。疫情也導致很多大型服裝制造集團產生了自身產業鏈轉移的需求,把制造搬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這也會給縫機海外市場帶來一波新的增長過程。
第三個機遇:產業轉型升級。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加速縫制機械行業智能化技術創新及運用。邱楊友表示,產業轉型升級是行業發展最大的機遇。服裝廠對設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終端用戶對品質的追求也會不斷提升,服裝行業轉型升級必將倒逼縫制設備的產業轉型升級。從單機轉向自動化,從傳統制造轉向智能化制造,包括通過服務營銷去帶動大量的存量市場,未來有非常大的缺口。近年來,杰克在設備改造方面大量投入,用“機器換人”去技能化、去人工化,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產品一致率。這也是縫機企業事在必行的一件大事。
屠彬認為,智能制造集成商是設備經銷商由貿易公司向科技服務公司轉型升級的唯一出路,以阿里犀牛智造為代表的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服裝智能制造工廠的出現,撥開了整個服裝制造未來模式的迷霧。熟練工人減少,從事服裝生產行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只能朝機器換人,實現少人化、無人化方向發展。由此,我們成立了自動化技術研發部,聯合產、學、研等機構,培養技術服務人才,為更快滿足服裝設備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日益增長的需求。
新時期,新階段,新動向,新要求。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楊曉京副理事長提出,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形勢、需求,圍繞行業“十四五”市場發展規劃,縫企要秉持開放的心態,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推動行業發展轉型,一是要積極構建多層次市場發展體系,逐漸建立起綜合性商貿服務、區域性營銷服務和專業售后維修服務三個層級的行業商貿服務體系;二是要積極發展市場新業態,將開拓市場的注意力從“生產+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三是要加強市場信息化建設,構建企業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發展經營范圍廣、輻射能力強的綜合交易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和遠程維護平臺;四是要重塑市場競爭新秩序,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五是要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出口結構向多元化市場轉變,加大新興市場開拓力度;六是要形成零件-整機-商貿協同發展新格局,促進以整機生產企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為構建行業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環境搭建起四梁八柱。
后疫情時代,縫制機械行業將迎來巨大提升機遇期,全行業同仁要抓住機遇,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把行業做大做強。機遇和挑戰并存,當前全球疫情走勢及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恢復仍受到一定制約,市場日益細分,服務領域愈加廣闊,競爭模式更加豐富,需求更加多層次、多元化,供應鏈反應越來越敏捷,對品質的要求更加嚴格,如何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縫機人要共勉共享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