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產業鏈加速智能化轉型升級
日前,2021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主任會議在河南鄭州召開。來自裝備行業的一線整機、經銷品牌和貼近一線用戶市場的代表們,交流了國內外最新市場熱點。他們表示,面對內循環、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型三大機遇,縫機市場呈現出自動化設備銷量翻番,智能工廠需求提升,銷售服務網絡化、專業立體的協同服務等新趨勢。
自動化設備銷量翻番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市場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曉京表示,近年來,國內大循環動能明顯增強,更加需要縫制機械行業和服裝行業能夠進一步加強互動交流,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為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多減少人工、提高效率、質量穩定、操作簡便的先進裝備。事實上,隨著小單快反、提質增效、快速交貨、降低庫存等發展,對服裝生產模式也提出新的要求。今年上半年以來,高品質高性能的自動化縫制設備需求不斷增加。
祥泰公司董事長陳新華表示,上半年自動縫制設備銷量翻倍,貼袋機、模板機等自動裝備已成為常規機種,以前被認為有難度或者使用不方便的機器也變成普通機型,市場熱銷。浙江重機海誠公司董事長屠葉根也表示,今年模板機、拉布機銷量猛增,拉布機甚至已完成了全年銷量。這說明服裝企業裝備自動化意識提高,對送料精確度和成本控制要求更加精煉。
專業立體的協同服務
隨著我國服裝消費從溫飽型轉向對時尚、文化消費潮流的追求型,服裝制造逐步進入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階段,研發銷售端和生產供應端在加速分裂。而伴隨服裝網絡銷售的火爆,縫制設備的銷售亦開始由傳統的渠道經銷,逐步向電商化銷售方向轉型,特別是配件和耗材的銷售,但距離專業電商平臺的出現還有一定差距。
中山華辰公司董事長李錦洪以廣東市場為例,服裝市場不斷轉型,在供應鏈、開發、快時尚等方面保持著獨特優勢,尤其是一些從事跨境電商的服裝企業快速崛起,通過供應鏈管理,快速實現開發、轉款、交付,甚至每天推出上千款新產品上市,有些企業能做到數百億元的年產值,海外一件代發,三天交貨,流程速度快得驚人,這也帶動上半年廣東縫機市場增長顯著。另一方面,在疫情影響下,傳統的線下主流展會等宣傳溝通方式受到了嚴重影響,線上交流成了不二選擇。鄭州重機公司總經理屠彬認為,從長遠發展的視角來看,設備銷售電商化、展會線上化、培訓視頻化、經銷商轉型為服務商是大趨勢,經銷服務商自身的數字化建設變得更加迫切。
李錦洪表示,面對數字化轉型,如何立體、專業的的服務于客戶、服務于市場,要從以客戶管理、系統化、數字化的協同服務開始。
產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明顯
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加速縫制機械行業智能化技術創新及運用。事實上,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服裝企業選購縫制設備已從比價向比質量、比效益過渡,大型企業進行智能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國產設備銷量爆增。而中小企業對智能制造的需求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出現了規模小但功能全面、價格較低的智能工廠新需求。
面對萬物互聯的數字未來,縫制機械的發展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工廠管理工業軟件已開始和縫制設備深度融合,縫機產業鏈也隨之發生改變,零部件、設備商、服裝企業都在進行數字化工廠改造。以杰克為例,則正在探索開發從面輔料倉儲到智能裁剪房、縫紉車間,到分解系統、成品倉儲5大模式的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和個性化定制方案,努力通過軟件開發、硬件數據集成,以期為下游企業更多賦能,進一步推動服裝產業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機遇和挑戰并存
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形勢、需求,楊曉京表示,圍繞行業“十四五”市場發展規劃,縫企要秉持開放的心態,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推動行業發展轉型。
一是要積極構建多層次市場發展體系,逐漸建立起綜合性商貿服務、區域性營銷服務和專業售后維修服務三個層級的行業商貿服務體系;二是要積極發展市場新業態,將開拓市場的注意力從“生產+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三是要加強市場信息化建設,構建企業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發展經營范圍廣、輻射能力強的綜合交易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和遠程維護平臺;四是要重塑市場競爭新秩序,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五是要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出口結構向多元化市場轉變,加大新興市場開拓力度;六是要形成零件—整機—商貿協同發展新格局,促進以整機生產企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為構建行業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環境搭建起四梁八柱。
楊曉京表示,機遇和挑戰并存,當前全球疫情走勢及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恢復仍受到一定制約,市場日益細分,服務領域愈加廣闊,競爭模式更加豐富,需求更加多層次、多元化,供應鏈反應越來越敏捷,對品質的要求更加嚴格,如何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縫機人要共勉共享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