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機MAQI,JUKI電腦縫紉機客服電話
美機MAQI,JUKI電腦縫紉機客服電話
7、針桿左右平移運動和鉤針座左右平移運動的位置關系及調整
8、機針上下運動和下鉤針左右擺動的時位關系及調整
彎針返回時,即下鉤針尖從左死點向右移動時,當機針通過彎針前側時,機針孔上緣與彎針下端的距離為1mm(圖12)。
上述關系是直針與彎針的同步關系,在實際調整時,相對機針來說彎針處于早同步狀態為佳。
注意:在進行上述鉤針位置的調整時,一定要先調整針桿左右平移運動和下鉤針座平移左右運動的位置,此關系調整好后,再調整機針上下運動和下鉤針左右擺動的時位關系。如時位關系調整不正確會影響到縫紉性能的穩定。
9、鉤針退距位標準的調整
調整方法(圖14):將機針轉到0爪位下死點,旋松鉤針搖桿上的緊固螺釘N,調整鉤針退距至機針外徑5mm處的位置,略微擰緊固定螺釘N。用同樣的方法調整3爪位,鉤針的退距與機針外徑的距離為5mm。以上鉤針的退距調整正確后,擰緊搖桿螺釘N。
[注意] 鉤針的退距不能小于5mm,過小會造成底線過松,線跡不美觀。
10、機針和彎針前后位置的調整
將機針旋轉到針板爪1的位置進行調整(圖7),當彎針由右向左移動到機針的背側面時,鉤針的端部與機針背面的間隙為0~0.1mm(應盡可能小而又不能與機針接觸)(圖16)。
調整方法(圖14):旋松鉤針座上的緊固螺釘G,前后移動調整鉤針至上述正確的位置,然后擰緊螺釘G。
略微旋松彎針彈簧片的安裝螺釘,調整彎針彈簧片的安裝角度,使彎針底部彈簧片夾線的壓力調節到30~45g的范圍內。
壓力測量方法:從彎針底部彈簧接觸彈簧片的安裝中央面向外側,沿著彎針下側和彈簧接觸片接觸的同一方向,進行測量(圖17)。
當機針運動到0爪位下死點時,此時下鉤針座也應平移動到左極限的位置。
調整方法:當機針運動到0爪位下死點位置時,旋松偏心凸輪ZD26上的螺釘SM502×2,轉動調整偏心凸輪ZD26,使下鉤針處于左死點的位置,即為正確的位置關系(圖10)。
8、機針上下運動和下鉤針左右擺動的時位關系及調整
當機針移動到左死點時,即0落針的位置,鉤針開始由右死點向左擺動,當下鉤針尖通過機針的背側時,機針孔上緣與彎針下端的距離為1mm(圖11)。
彎針返回時,即下鉤針尖從左死點向右移動時,當機針通過彎針前側時,機針孔上緣與彎針下端的距離為1mm(圖12)。
上述關系是直針與彎針的同步關系,在實際調整時,相對機針來說彎針處于早同步狀態為佳。
調整方法:調整時,旋松偏心輪上的緊固螺釘,加以調整(圖13)。
注意:在進行上述鉤針位置的調整時,一定要先調整針桿左右平移運動和下鉤針座平移左右運動的位置,此關系調整好后,再調整機針上下運動和下鉤針左右擺動的時位關系。如時位關系調整不正確會影響到縫紉性能的穩定。
9、鉤針退距位標準的調整
當機針處于0爪位下死點時,鉤針座D的左平面,與機體左側內壁的距離為25mm,再轉動手輪使機針運動到3爪位下死點時,鉤針座D的左平面與機體座左側內壁的距離為31.5mm。
調整時旋松螺釘G,再旋松定位緊圈E上的螺釘F,分別使機針處于0爪位和3爪位的兩個下死點時,分別調整鉤針座D在0爪位和3爪位的位置。然后略微擰緊螺釘G,最后移動定位緊圈E,使定位緊圈的右平面緊貼鉤針座D,擰緊定位緊圈螺釘F(圖14)。鉤針座的上述位置確定后再調整鉤針的退距。
當機針處于0爪位下死點時,鉤針尖與機針外徑的距離為5mm,再轉到3爪位下死點時,也應使鉤針的退距與機針外徑的距離為5mm(圖15)。
調整方法(圖14):將機針轉到0爪位下死點,旋松鉤針搖桿上的緊固螺釘N,調整鉤針退距至機針外徑5mm處的位置,略微擰緊固定螺釘N。用同樣的方法調整3爪位,鉤針的退距與機針外徑的距離為5mm。以上鉤針的退距調整正確后,擰緊搖桿螺釘N。
[注意] 鉤針的退距不能小于5mm,過小會造成底線過松,線跡不美觀。
10、機針和彎針前后位置的調整
將機針旋轉到針板爪1的位置進行調整(圖7),當彎針由右向左移動到機針的背側面時,鉤針的端部與機針背面的間隙為0~0.1mm(應盡可能小而又不能與機針接觸)(圖16)。
調整方法(圖14):旋松鉤針座上的緊固螺釘G,前后移動調整鉤針至上述正確的位置,然后擰緊螺釘G。
11、彎針底部彈簧片的調整
彎針底部彈簧片壓力大小與面線的張力、跳針有直接的關系,調整時應注意。
調整時,使用60支3股線為標準,縫線通過彎針和彎針底部彈簧片之間的標準過程如圖17所示。
略微旋松彎針彈簧片的安裝螺釘,調整彎針彈簧片的安裝角度,使彎針底部彈簧片夾線的壓力調節到30~45g的范圍內。
壓力測量方法:從彎針底部彈簧接觸彈簧片的安裝中央面向外側,沿著彎針下側和彈簧接觸片接觸的同一方向,進行測量(圖17)。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