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師傅鏈條珠邊要跳針怎么修請指點一下?
當前,浙江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關鍵期。作為浙江經濟基本盤的傳統產業,發展態勢怎么樣?接下來將如何跨越關鍵期?近期,本報記者實地走訪紡織服裝、電氣、小家電等具有浙江辨識度的部分傳統產業,試圖感知它們的實際溫度,厘清它們的突圍路徑。8月5日出版的浙江日報對紹興紡織企業發展狀況進行報道。
衣食住行的“衣”,最近有點難。
今年1至6月,浙江紡織品出口同比降低1.57%,服裝出口同比增長2.22%,合計降低0.18%,全國合計下降1.83%。雖然浙江紡織服裝出口好于全國,但產業整體出口下行帶來的壓力可見一斑。
紡織服裝產業是浙江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產值規模超萬億元,浙江紡織服裝產業的冷熱,牽動人心。
全產業鏈的難
作為浙江經濟起家的主導產業,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鏈十分齊全。當下的難,表現為全產業鏈的難。
上游化纖行業,由于下游需求疲軟,也呈現下行趨勢。記者了解到,今年前5月,省內某化纖大市化纖產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9.1%,用電量增速0.0%。
上游紡織機械行業,同樣壓力不小。省內一家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占公司銷售總額三四成的出口,今年以來行情不如去年。
再往下的印染,同此涼熱。在印染企業最為集聚的紹興,今年前5月,印染行業發揮的產能基本在七成左右,設備開機率并不理想。
直面消費者的服裝業,在出口不暢、內銷不旺的情況下,庫存壓力持續攀升。記者走訪多家企業,發現有四大難點。
其一,全球需求走弱,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采訪中,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反映,當前歐美國家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實際上,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的熱門地區東南亞,同樣陷入出口下滑的窘境。今年1至5月,越南出口服裝同比下降17.8%;1至4月,孟加拉國出口下降8.5%,柬埔寨出口下降15.4%。
可以說,全球需求走弱帶來的訂單下降,成為全球紡織服裝出口地區面臨的共同陣痛。那么,去庫存的階段還將持續多久?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信息,4月美國服裝庫存/銷售比率較上月繼續下降,顯示零售商仍處于降庫存周期。其中36%的企業預計,庫存水平將在今年下半年恢復正常,而21%的企業預計庫存問題將持續到2024年上半年。不少接受采訪的浙江企業也反映,要看今年四季度的訂單量,目前還不明朗。
其二,需求走弱背后,是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趨勢出現變化。
一家做了近20年出口生意的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作為公司主要市場的印尼今年出口量會增加,但出口額不一定增加,因為出口產品的單價降低。“我們不能再用4年前(疫情前)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市場了。”該負責人表示,疫情后海外市場對價格的敏感度明顯提高。從前一年消費10件衣服,每件單價約20美元,現在不僅單價降到了10美元,連消費件數也壓縮了。
其三,訂單“東南飛”,對國內出口訂單造成一定擠壓。
一家主打紡織印染服裝全產業鏈的柯橋企業介紹,今年到目前為止,公司出口訂單同比下滑了30%,因為歐美客戶將訂單給了其主要競爭對手,后者已在越南布局了產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也對當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有不小影響。
其四,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不明朗,也給紡織服裝出口疊加了負面影響。
上述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出口出現大幅度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主要市場之一的埃及出了問題。去年,埃及國內美元短缺,導致該國對美元進行管制,使得埃及客戶的付款需延期6至7個月,考慮到風險,公司無奈中斷了與埃及客戶的合作。同樣,摩洛哥、土耳其等近年來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如土耳其貨幣大幅貶值。
浴火重生贏新機
最吃勁的時候,往往也是突圍的好時機。關鍵在于,浙江紡織服裝產業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市場新變化,想方設法突出重圍。
“當前市場最大的變化在于需求變了,薄利多銷的跑量生產不香了,小批量個性化定制卻供不應求。”紹興金點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國民,最近抽空去廣州希音(Shein)公司駐廠學習了三天。“希音一天賣400萬件服裝,一個款200件,也就是一天做2萬個款。它的供應鏈怎么支撐這樣的小單快返?”學成歸來,金點子已開始逐步改造生產線,并在本地培育支撐小單快返的供應鏈。
市場變了,企業唯有以變應變。象山兄弟制衣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投入600萬元對生產車間逐步實施數字化改造。“改造前,我們的小單快返最小訂單5000件,現在300件的單子都能接。同時,產能提升了20%,良品率也顯著提升。”該公司負責人說,到今年6月,好幾個大品牌與公司達成協議或即將驗廠。
消費萎縮并不代表沒有需求,關鍵在于找準新需求。以生產旅游靠枕起家的寧波卓藝家紡有限公司,疫情下曾一度遭遇毀滅性打擊。在向死而生的關口,公司果斷從旅游靠枕轉型做家居枕頭。同時與做跨境電商的“魔星人”深度合作。“魔星人”提供海外客戶喜好信息,卓藝將之產品化,僅僅4個月時間,雙方在亞馬遜平臺上架的兩款產品就分別取得新品榜第一和第五的好成績,銷售額達2000萬元。“今年公司正進一步擴大市場拓展力度,打響中國品牌。”卓藝家紡負責人說。
新需求如何才能找得準?答案是:圍繞主業的持續創新。創新是支撐產業長遠發展的底層邏輯,哪怕一針一線,也要有適應市場之變的新產品打開新空間。“與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家走性價比路線不同,以后的中國紡織服裝得走差異化路線,要更有設計感、附加值更高。”最近頻繁出國參展的趙國民深有感觸地說。目前,金點子紡織和被喻為“中國的畢加索”的孤獨癥畫家畢昌煜跨界合作,頗受好評。
而全球縫紉機龍頭杰克控股集團,一臺新上市的縫紉機擁有70多項發明專利,因解決了長久困擾行業的不同面料需更換不同縫紉機的痛點,首發當天全球訂購超過15萬臺。這幾年紡織服裝行業的持續低迷,使產業鏈上游的縫紉機企業難以獨善其身。巨大的壓力面前,杰克集團加速創新,近年來公司研發投入占比持續保持7%左右,市場份額隨之提升。
面對紡織服裝產業全產業鏈的難,浙江已在全省范圍啟動消費品工業“浙里智造供全球”服務行活動。聚焦中小企業、聚焦全鏈路服務,由政府牽頭搭建平臺匯聚優質服務商,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一站式、全鏈路、高性價比的專業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整體轉型。浙江省經信廳消費品工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海寧、象山、永康、麗水、安吉和甌海等首批6個服務站陸續落地。落地較早的象山服務站,已收到當地十多家紡織服裝企業提出的數字化改造需求,目前正在緊密對接中。
只有落后的企業,沒有落后的行業。期待浙江紡織服裝產業浴火重生、贏得新機。
衣食住行的“衣”,最近有點難。
今年1至6月,浙江紡織品出口同比降低1.57%,服裝出口同比增長2.22%,合計降低0.18%,全國合計下降1.83%。雖然浙江紡織服裝出口好于全國,但產業整體出口下行帶來的壓力可見一斑。
紡織服裝產業是浙江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產值規模超萬億元,浙江紡織服裝產業的冷熱,牽動人心。
全產業鏈的難
作為浙江經濟起家的主導產業,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鏈十分齊全。當下的難,表現為全產業鏈的難。
上游化纖行業,由于下游需求疲軟,也呈現下行趨勢。記者了解到,今年前5月,省內某化纖大市化纖產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9.1%,用電量增速0.0%。
上游紡織機械行業,同樣壓力不小。省內一家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占公司銷售總額三四成的出口,今年以來行情不如去年。
再往下的印染,同此涼熱。在印染企業最為集聚的紹興,今年前5月,印染行業發揮的產能基本在七成左右,設備開機率并不理想。
直面消費者的服裝業,在出口不暢、內銷不旺的情況下,庫存壓力持續攀升。記者走訪多家企業,發現有四大難點。
其一,全球需求走弱,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采訪中,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反映,當前歐美國家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實際上,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的熱門地區東南亞,同樣陷入出口下滑的窘境。今年1至5月,越南出口服裝同比下降17.8%;1至4月,孟加拉國出口下降8.5%,柬埔寨出口下降15.4%。
可以說,全球需求走弱帶來的訂單下降,成為全球紡織服裝出口地區面臨的共同陣痛。那么,去庫存的階段還將持續多久?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信息,4月美國服裝庫存/銷售比率較上月繼續下降,顯示零售商仍處于降庫存周期。其中36%的企業預計,庫存水平將在今年下半年恢復正常,而21%的企業預計庫存問題將持續到2024年上半年。不少接受采訪的浙江企業也反映,要看今年四季度的訂單量,目前還不明朗。
其二,需求走弱背后,是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趨勢出現變化。
一家做了近20年出口生意的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作為公司主要市場的印尼今年出口量會增加,但出口額不一定增加,因為出口產品的單價降低。“我們不能再用4年前(疫情前)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市場了。”該負責人表示,疫情后海外市場對價格的敏感度明顯提高。從前一年消費10件衣服,每件單價約20美元,現在不僅單價降到了10美元,連消費件數也壓縮了。
其三,訂單“東南飛”,對國內出口訂單造成一定擠壓。
一家主打紡織印染服裝全產業鏈的柯橋企業介紹,今年到目前為止,公司出口訂單同比下滑了30%,因為歐美客戶將訂單給了其主要競爭對手,后者已在越南布局了產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也對當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有不小影響。
其四,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不明朗,也給紡織服裝出口疊加了負面影響。
上述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出口出現大幅度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主要市場之一的埃及出了問題。去年,埃及國內美元短缺,導致該國對美元進行管制,使得埃及客戶的付款需延期6至7個月,考慮到風險,公司無奈中斷了與埃及客戶的合作。同樣,摩洛哥、土耳其等近年來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如土耳其貨幣大幅貶值。
浴火重生贏新機
最吃勁的時候,往往也是突圍的好時機。關鍵在于,浙江紡織服裝產業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市場新變化,想方設法突出重圍。
“當前市場最大的變化在于需求變了,薄利多銷的跑量生產不香了,小批量個性化定制卻供不應求。”紹興金點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國民,最近抽空去廣州希音(Shein)公司駐廠學習了三天。“希音一天賣400萬件服裝,一個款200件,也就是一天做2萬個款。它的供應鏈怎么支撐這樣的小單快返?”學成歸來,金點子已開始逐步改造生產線,并在本地培育支撐小單快返的供應鏈。
市場變了,企業唯有以變應變。象山兄弟制衣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投入600萬元對生產車間逐步實施數字化改造。“改造前,我們的小單快返最小訂單5000件,現在300件的單子都能接。同時,產能提升了20%,良品率也顯著提升。”該公司負責人說,到今年6月,好幾個大品牌與公司達成協議或即將驗廠。
消費萎縮并不代表沒有需求,關鍵在于找準新需求。以生產旅游靠枕起家的寧波卓藝家紡有限公司,疫情下曾一度遭遇毀滅性打擊。在向死而生的關口,公司果斷從旅游靠枕轉型做家居枕頭。同時與做跨境電商的“魔星人”深度合作。“魔星人”提供海外客戶喜好信息,卓藝將之產品化,僅僅4個月時間,雙方在亞馬遜平臺上架的兩款產品就分別取得新品榜第一和第五的好成績,銷售額達2000萬元。“今年公司正進一步擴大市場拓展力度,打響中國品牌。”卓藝家紡負責人說。
新需求如何才能找得準?答案是:圍繞主業的持續創新。創新是支撐產業長遠發展的底層邏輯,哪怕一針一線,也要有適應市場之變的新產品打開新空間。“與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家走性價比路線不同,以后的中國紡織服裝得走差異化路線,要更有設計感、附加值更高。”最近頻繁出國參展的趙國民深有感觸地說。目前,金點子紡織和被喻為“中國的畢加索”的孤獨癥畫家畢昌煜跨界合作,頗受好評。
而全球縫紉機龍頭杰克控股集團,一臺新上市的縫紉機擁有70多項發明專利,因解決了長久困擾行業的不同面料需更換不同縫紉機的痛點,首發當天全球訂購超過15萬臺。這幾年紡織服裝行業的持續低迷,使產業鏈上游的縫紉機企業難以獨善其身。巨大的壓力面前,杰克集團加速創新,近年來公司研發投入占比持續保持7%左右,市場份額隨之提升。
面對紡織服裝產業全產業鏈的難,浙江已在全省范圍啟動消費品工業“浙里智造供全球”服務行活動。聚焦中小企業、聚焦全鏈路服務,由政府牽頭搭建平臺匯聚優質服務商,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一站式、全鏈路、高性價比的專業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整體轉型。浙江省經信廳消費品工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海寧、象山、永康、麗水、安吉和甌海等首批6個服務站陸續落地。落地較早的象山服務站,已收到當地十多家紡織服裝企業提出的數字化改造需求,目前正在緊密對接中。
只有落后的企業,沒有落后的行業。期待浙江紡織服裝產業浴火重生、贏得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