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JACK,C6包縫機,工業縫紉機恢復出廠設置
杰克JACK,C6包縫機,工業縫紉機恢復出廠設置
熊彼特,創新理論之父,曾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一個道理:“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這句話后來被李善友教授賦予了現實意義,并演變成了這樣一句話:“無論多少馬車相加,都不會得到一輛火車。”
這句話可能會刺痛某些人:并非所有量變都能引起質變,而重復的練習和勞動可能是低效甚至無用的。對于縫制設備行業這樣已經經歷數十年高速發展、市場飽和的行業來說,如何在穩中求變中再次創新,以獲得成功,已成為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創新”這個詞在詞典中的釋義為“創立或創造新的”。在許多人看來,只有全新事物的出現才算是創新。然而,從海量資源中進行篩選,整合所需內容,構成一種全新的模式,也可以是一種創新的形式。
王建炳就是一個將兩種創新思維相結合的人。他將這種思維帶到了機器中,并將其應用于企業,從而創立了最初的浙江錦和,并發展成今天的浙江錦上。
“從‘0’到‘1’很難,但從‘1’再慢慢往上加就容易多了。”浙江錦和的創始人,目前擔任浙江錦上董事長的王建炳說道。如何實現從“0”到“1”的質變?在“1”基礎上又該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到浙江諸暨與王總進行了一次長談。圖片
第一桶金
王建炳早在接觸縫制設備行業時就展現了資源重新整合的概念。回溯到2010年,整個浙江乃至全國掀起了保暖褲的浪潮,但要生產這種無縫內衣需要復雜的四針六線技術,而國內竟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勝任。當時剛回到諸暨的王建炳感到十分驚異:“這東西有什么難的?別人做不好,我可以。”
雖然王建炳以前從未涉足縫紉機生意,但他知道只要機器是機械結構,就能找到能夠應用的技巧和方法。因此,他首先理清了機器的應用概念。即使僅僅通過適當組合現有的零部件,也可以達到所需的技術水平。
要打破四針六線技術的瓶頸,需要解決三大問題:連根軸、彎針和壓腳。只要解決這三個關鍵點,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王建炳帶著一支人數不多的技術團隊前往國內企業和工廠,學習核心技術,對零部件進行逐個突破。
歷時半年,他們幾乎跑遍了整個中國。最終,他們花費另外半年時間完成了所有配件的整合組裝,并在2011年成功研發出第一臺能夠實現大部分用戶需求的四針六線拼縫機。
四針六線拼縫機的巨大成功為錦和的后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正是因為這次的旗開得勝,王建炳更加堅定了自己對于機械的把握和對于創新的理解。
王建炳成功賺到第一桶金后,決定深耕縫制設備行業。打算繼續在諸暨發展的他,選擇了模板機作為錦和穩住腳跟的領域,通過去年一年跑遍大江南北的經驗和見聞,他認為,普通模板機還存在許多局限性,如果不能提升品質從而更好地服務客戶,那必然沒有出路。
創新是結果,而研發是過程。
雖然王建炳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才,但他仍然堅持研發新技術。于是,在一個只有十平米的小房間里,他和兩位師傅開始了新一輪的埋頭苦干,研發的方向是旋轉頭模板機。
即使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機械理論教育,王建炳仍然通過經驗畫出了可行的概念圖,并由兩位師傅實現所有機械構造和原理。經過六個月的時間,他們又一次研發成功,大幅提升了錦和在模板機市場上的競爭力。
王建炳并沒有因此松懈下來,不久后,他又發現,盡管諸暨是刺繡機生產之都,但卻一直沒有自己的控制系統,依賴于市面上控制系統的各大廠商生產出來的機器,經常會出現斷針、掉線等問題。
為了克服這一難題,王建炳大刀闊斧地成立了20多人的研發團隊,逐步摸索和研發,在這不斷向前延申的過程中,他自然明白術業有專攻的道理,于是到處尋找堅實的科研力量,保持著與浙江大學、深圳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及權威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為自己的創新意志助力。
直到2018年,王建炳的團隊終于將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成功地應用于自己的機器中。這也是他成立浙江錦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契機,自此之后專攻電腦刺繡機、多軸智能縫制設備等控制系統的研發。
可以說,王建炳整個縫制設備生涯都與“創新”緊密相連。他不斷洞察市場的需求、發現行業痛點,對產品進行完善,在研發方面不斷進行一次又一次地試水,在特種縫紉技術領域打出了一片天地。
在錦上擁有了研發和裝配的實力之后,確實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然而,錦上仍然面臨交期緊張和質量把控方面的諸多挑戰。因此,在錦上主要著眼于特種機市場的前提下,拒絕模塊化生產、打造一條龍結構,是王建炳的抉擇。
“目前國內百分之七八十的縫紉機廠都是螺絲刀工廠,這樣的拿來主義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所以我們要自己做,只要是能做的,都要自己做。”目前,錦上產品的零配件自產率已高達80%,但是,王建炳也并不是一個死腦筋的人,例如寧波做的已經非常成熟的旋梭,他就不再投入額外的精力去生產研發。
堅持原則和取舍有度的同時作用下,錦上目前不僅能通過自給自足保障產品品質,在貨期緊張的季度,對于交期的把控也非常輕松。另外,他們還能有效控制零配件成本,這三個因素的結合使得錦上在品質、產能方面產生了巨大優勢,從而也減輕了后續的銷售壓力。“我們自己就是一個微型的產業鏈。”王建炳對于目前錦上的發展狀況非常滿意。
對于未來的規劃,王建炳強調了客戶至上的理念,沒有客戶的市場只是一棟空中樓閣。不論是對于控制系統的無差別兼容,還是對于sgada機械手的研發,錦上都會更加緊密地圍繞客戶需求展開工作,并不斷靠近市場前端。
“就算有再大的優勢,也不要比市場多跨出去一整步,那樣太超前了,市場不會兼容你。比市場多跨半步是我最理想的狀態。這是我的優勢,也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優勢、發展的優勢。”這是王建炳的獨到見解,貼近用戶、貼近市場,是一個企業生存下來的關鍵因素。先生存下來、把自己的名氣“熬”出來,那慢慢地,也就能做大做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