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三菱LX2-630的零件圖啊?不勝感激!
2021年,國家繼續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促企業發展信心。值得關注的是,稅務部門主要聚焦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發展,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主要表現在以下亮眼的數字:小微企業新增減稅2951億元;全國32萬戶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減免稅額3333億元;落實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和企業購買設備器具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累計為3.1萬戶制造業企業辦理留抵退稅1322億元;實施企業購買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一次性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新增減稅781億元。全國制造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8%,兩年平均增長12.5%;積極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全年新增降費1504億元。
減稅降費,縫企受益促發展
那么縫企在這些方面是否享受到這些政策,企業應能感同身受。2021年,浙江多樂縫紉機有限公司入選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不僅獲得了10萬元獎勵,在降費減稅方面也感受很深。總經理汪明健介紹,麗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的措施,如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1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措施等等,此外還在企業穩崗、引進人才方面也為企業在政策上保駕護航。
同樣作為入選2021年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寧波傳祺董事長張標介紹,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1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一條讓企業真切地感受到了“實惠”。“國家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的落地,對我們這種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起了非常好的激勵和推進作用,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經營負擔,使我們可以將有限的資源更好地投入到企業發展中去。”
臺州嘉合董事長鄒俊峰則表示,以前像嘉合這樣的小微企業所得稅為25%,現在只需繳納利潤的2.5%,企業確實受益很多。“2021年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關鍵年,‘入袋’的稅惠紅利為企業抗擊疫情、擴大產業規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助力。”
縫企不僅感受到了減稅降費的好處,感受最深刻的還是普惠性減稅措施操作簡明易行。據縫企反饋,只要是符合條件的納稅人,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申報流程更加高效快速,填寫納稅申報表即可享受。
在允許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方面,凌志、三合鑫、嘉合等企業負責人也均表示已經提前到位,享受到了優惠政策。凌志副總經理吳漢橋表示,“加大設備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得益于減稅降費,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增強企業創新動能。今年我們將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填補研發投入缺口。”
浙江龍泰總經理朱廣運認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特別適用。2021年國家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從75%提升到100%,龍泰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達到141萬。通過研發加計扣除,少繳納稅款全部投入研發升級,加強了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更進一步提升企業研發成功率和效率。
減負紓困,惠企再出組合拳
虎年春節過后,縫企緊鑼密鼓投入繁忙的生產中,鉚足“虎勁”加油干。與此同時,針對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高企、訂單不足等“急愁難盼”問題,國家政策紅包密集派發。有關部門在財稅、金融等方面出臺更大力度的紓困減負舉措,不少地方也早謀劃、早布局,拿出更具針對性、精細化的政策,
如縫企聚集的浙江,便提出按照“第一時間+頂格優惠”原則,推動各項政策直達快享、及早發力,繼續實施停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畝均論英雄”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等地方政策,力爭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助企“開門穩”“開門紅”;湖北重點向制造業傾斜,積極幫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減負紓困、恢復發展。實施更大范圍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四川在落實國家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還將實施一批地方稅費減免政策。一系列政策舉措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后勁,也紛紛得到了縫企關注與肯定。
美機董事長林雪平認為,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聚焦受疫情影響的行業,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小微企業紓困、科技創新,國家實施新的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切實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而新的減稅降費措施不斷落地,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供有力支撐,將推動行業整體現代化企業體系的建設進程。
匯寶董事長葉劍立表示,減稅降費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對于幫助企業,尤其是抵御風險能力較差、卻又承載了就業“壓艙石”功能的中小微企業來說,能夠很好地緩解現金流壓力,穩定企業的生產與經營行為。不僅如此,減稅降費政策的一個重要錨定對象是企業的研發舉措,這將有力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
如何助力廣大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應困局、開新局?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楊曉京表示,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影響,中小企業在原材料價格高企、訂單不足、用工難用工貴、融資難回款慢、物流成本高等方面,確實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但要明確的是,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縫制機械行業才會好。”楊曉京認為,開年以來,多地陸續發布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助企政策,如出臺綜合性和更為精細化的惠企政策,健全“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對當地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行業中小企業應抓住國家及地方的政策利好,認真吃透,積極調整。
楊曉京強調,縫制機械行業中小企業有很強的韌性和活力,隨著國家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的落地、各地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創新發展力度的持續增強、各級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服務能力的提升、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改善,廣大縫制機械行業中小企業將實現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不僅響應國家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的號召,也為行業“十四五”關鍵之年跑出好成績,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