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線機打邊的時候,腳剛開始踩的速度比后面的速度慢好多,是咋回事?
? 腳踩下去的速度跟踩下去一會,然后速度不一樣,是怎么回事啊?,如果是杰克牌的。可以按p3設置起縫速度。調到5500,那樣不正常啊不是起步速度和跑起來的速度是一樣快的嗎???,可能是吧,會不會和平車那樣有慢速起縫功能
在2022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旗下企業數智服務公司瓴羊舉辦了一場“從數據中臺到DAAS數智化”企業數智化增長峰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李勇堅在會上表示,由于自身資源受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一定困難,需要借助平臺的力量,快速擁抱數字化。
以下為李勇堅分享的主要內容整理:
中國有4700萬家中小企業,其中79%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經合組織、Facebook和世界銀行(2020)的聯合開展的《商業未來調查》(Future of Business Survey)數據表明,經合組織國家中,25%至62%的中小企業(有Facebook主頁)在2020年提高了業務流程的數字化程度。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約40%)確信新冠疫情已經永久性地改變了他們對數字技術的使用。另外,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企業數字化的支出增長大大超過了之前預期。
中小企業數字化是很多國家的國家戰略。比如,OECD成員都把中小企業作為國家數字化戰略的一部分,歐盟制定了到2030年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90%的目標。中國“十四五”規劃中,強調建設數字中國;去年年底還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多處提到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證明國家對數字化非常重視。
首先,越小的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敏感度更高,效率提升更快。一些小微企業通過數字化能實現10%的生產率的提升;而小型企業只能實現7%的生產率提升。特別是在當前生產力增長面臨很大壓力的情況下這種增長非常了不起。
其次,很多企業數字化進入“2.0時代”,即很多中小企業一開始就是數字化的。這跟數字化轉型不同,出現了很多數字化原生的中小企業。這對中小企業未來數字化轉型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另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也遇到很多困難,其數字化轉型仍處于初級階段。歐盟調研表明,62%的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里會遇到障礙,歐洲投資銀行也發現,在80%大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小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比例不到30%。在中國,79%的中小企業基本處于數字化最原始階段,存在巨大差距。
首先,中小企業本身沒有數據文化和數據管理的實踐,90%的企業在數據收集方面就暴露出很大問題。例如,一些中小企業PLC的數據格式不統一,缺乏基礎數據。第二,企業沒有人才。只有15%的企業建立了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體制。第三,中小企業缺乏最基本數字化轉型的工具。很多數字化轉型工具都是基于大中企業而打造的。
中小企業現在數字化轉型面臨著“三高”:高門檻、高成本、高人力資源。成本不單純來自買系統或做套件型工具,因為缺乏數據、缺乏工具、缺乏人才,很多企業,甚至是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摩擦成本”過高。這些障礙存在導致85%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以持續。
聚合平臺就是把中小企業需求聚合在一起,開發新工具。顛覆平臺就是做全新的東西。這兩個平臺數據化轉型效能不同。研究表明,聚合平臺效益高于顛覆平臺。所以,平臺本身商業模式不是顛覆,而是通過平臺聚合資源來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的底座是數據化,數據化使中小企業能夠突破企業的邊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什么難?因為企業資源有限,平臺能夠幫助企業打破這種限制,就像打破企業的圍墻。打破墻的工具就是數據化,將企業的流程和業務、客戶都數據化,從而能夠在數字空間里自由流動。
網絡效應也對數字化轉型有很大幫助。2020年,我們和阿里云聯合發布云計算報告顯示,當一個地區上云的企業增加越快、全要素數字化企業越多,整個產業鏈、供應鏈效益會更大幅度提升。
另外,為什么數字化轉型在不同企業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主要是因為沒有互補性技術和互補性資源。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單純是數字化轉型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去提升互補性資源和互補性要素的過程。互補性資源怎么解決?可以通過平臺生態來解決,比如阿里巴巴的生態已經形成大量互補性資源,產品可以放在1688等電商平臺上銷售,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分析有瓴羊……生態為整個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優勢。
第二,服務一體化。做電子商務,企業還需要生意參謀,像瓴羊這樣的企業提供后臺分析資源。
第三,電子商務給中小企業帶來跨境銷售的機會。
為什么把電子商務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第一、電子商務摩擦成本最小。第二,電子商務導致數字化的集聚。有了平臺和生態企業的參與,企業數字化轉型會聚合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產生更大的效應。比如1688上數據顯示,如果供應商增加1%,銷售額不是只增加1%,而是增加3.4%。數字化聚集產生的效果不是線性而是遞增的。
企業數字化轉型摩擦成本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像業務數字化,組織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決策者拍板。
第二,消費互聯網的數字化轉型效益是很好看見的,但是產業互聯網轉型產生效益速度很慢。調查顯示,企業在產業互聯網轉型的一年內看不到效益,但一旦有了效益后就會進入正反饋循環或正向增長軌道。
第三,企業供應鏈管理數字化需要外部鏈接。供應鏈管理不單純是企業的事情,未來10年數字化工具要打破企業資源的墻。供應鏈管理不是簡單的數字化就可以解決,而要做到在供應鏈里更快速智慧契合。
平臺能夠幫助企業減少摩擦成本,平臺通過提供大量的數據、研發工具,幫助中小企業快速進步。借助平臺,中小企業可以做到開放合作,獲取創新資源;通過反向研發,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隨著整個研發路徑、研發工具、研發組織形式發生變化,中小企業就跟大企業站在同一個起點,使數字化轉型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最后,企業利用數字化實現增長是需要大量的戰略資源,包括算力、算法、數據等。這些戰略資源原來很難獲取,現在有了數字化工具,加上關鍵要素資金,推動政企協同,打開了企業“黑箱”,為數字化轉型打下成功基礎。